约4600字。
从作文的层次来看,“底线”作文就是合格作文。相对于优秀作文而言,合格作文重在规范,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不”“两无”:不偏离话题即合题,不含糊其“文”,无思想问题即健康,无脏乱卷面即清洁。而在上述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文章话题所作的“判断”。本文告诉学生如何使作文从底线起飞。让高考作文从“底线”起飞
常有同学感叹,自己的作文如激流浊波,起伏无常,60分的作文可高至50分之上,也可低至40分之下,为此,还常迷惘于峰值的不可预知,也惶恐于波谷的不期而来。
究其原因,除去评卷上的客观误差外,更多是源于我们对考场作文缺少应有的理性把握。期待并追求高分固然不错,但不可忘了这一期求得以坚守底线为前提,正如舞蹈之于舞步、翱翔之于起飞、遨游之于潜伏。作文欲求“突破”,首先得坚守住作文的“底线”,让我们的高考作文从“底线”起飞吧!
“底线”是什么?有何标准?又如何守住“底线”,让任何写作层次的同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底线”分数?
从作文的层次来看,“底线”作文就是合格作文。相对于优秀作文而言,合格作文重在规范,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不”“两无”:不偏离话题即合题,不含糊其“文”即明确,无思想问题即健康,无脏乱卷面即清洁。而在上述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文章话题所作的“判断”。
追问一,你“判断”了吗?
任何文字、文段、文章,都应该表达作者对某一对象的价值判断。这一判断或是某一情感,或是某一观念,前者倾向于记叙性文章,后者倾向于论说性文章。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例: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最后一段)——《石钟山记》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门见山)——《六国论》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比兴引出,第一段末)——《谏太宗十思疏》
4.“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开门见山)——《我为何而生》
5.“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门见山)——《荷塘月色》
6.“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稍作铺叙,而后引出)——《故都的秋》
7.“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行文中得出)——《花未眠》
以上所列举的文章,有古有今,文体也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即集中地表达着某一种判断(引号里的语句),或表达某一情感,或表达某一观念;方式上或开门见山,或稍作铺垫,或卒章显志。可以说.“判断”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是其它文字的聚焦点或归宿点,没有此点,文章必然散漫或游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