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个字。
倡导读书之风,提升公民素质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张淑香
阅读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第二辑,我深有感触,《从书香校园到书香社会》、《阅读:打开人文教育的窗口》、《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享受阅读,不需要理由》……一一篇篇文章让人沉醉,让人深思,让人感慨良多。作者认为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智力发展取决与阅读能力,热爱阅读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欲望,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读书是最好的备课。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让我陷入沉思。
我们大家都知道,建设书香校园,倡导教师读书并带动学生读书,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为新世纪培养“读书人口”。世界上,凡是先进的民族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读书传统。换句话说,良好的学习型社会机制和全民族读书氛围,能促进民族竞争力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据研究,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至2001年已达129人,犹太人获奖数占总量的15.47%。相传,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蜂蜜滴在《圣经》上,然后让孩子用小手翻书,孩子不经意间把手放进嘴里,会感到“书的甜味”,在幼小的心灵里,便对书有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有人惊叹,世界的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可以说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的《阅读卓越法案》规定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在阅读室度过。俄罗斯更是世界公认的“读书民族”。在俄罗斯的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车厢简直就是一个公共阅读室。为什么人家如此重视阅读呢?因为他们相信,阅读关系到个人生存发展,阅读能提升公民素质,阅读也能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们中国的教育本来就不发达,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其实不读书——只读教材能算读书吗?更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