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桂枝香·登临送目》教学指导与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其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19 7: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桂枝香·登临送目》
【重点难点提示】
一、赏析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上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词,要参照着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来理解,但是后者的情感是先抑后扬,前者的情感是先扬后抑。看到“似曾相识”之燕,一则以喜;而“怕梨花落尽”,又一则以忧。而就在这一扬一抑、一喜一忧之中,突现了光阴的流转,也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心情。所以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是景语,也是情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燕子来时尚属仲春,梨花落后已是暮春,稀疏的绿苔,偶尔的鸟鸣,给人一种寥落的感觉;而轻飞的柳絮,也带给人一种淡淡的春愁。“三四点”、“一两声”、“轻”等处,用语是轻柔的,传情是含蓄的,这种“柔顺婉转”简约含蓄正是婉约词的当家本色。
下阕: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诗人笔峰一转,给我们描摹了一幅清丽的“采桑图”。“巧笑”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了《诗经·卫风·硕人》中那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姑娘;而一群采桑姑娘的相遇,也将上阕词中那淡淡的春愁一扫而光,她们叽叽喳喳地相互笑谑,使春的田野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昨儿个晚上做了个好梦吧?”“才不是呢,是我今天斗草拔了头筹啦!”姑娘们彼此之间的打趣使人不觉莞尔。这说明,晏殊不仅对周遭世界有着细微的观察和锐敏的感受,而且在对生活本身的欣赏之外还有着对生活的情趣,所以能通过这浅显易懂的词句,使得那样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弥满于读者的身心。

二、赏析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
上阕: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高望远,追古讽今,是豪放词派喜欢涉及的题材。本词起句一“登”一“送”,已见所咏之意,而接下来的“故”国“晚”秋,“初肃”天气,笔笔不离主意,确是大家手笔。且一个“送”字,就目力所及,关照整个上阕,使一股豪气贯穿全词。“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诗人巧妙地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阕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次写近景,极为壮美;但细细品味,“征帆”、“去棹”、“残阳”、“西风”这一连串带有伤心的、摧折意味的意象,却又使人不由得联想起“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指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温庭筠《杨柳枝》)、“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晏殊《踏莎行》)、“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廖世美《烛影摇红》)、“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张炎《疏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