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4 7:35: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90个字。有教师备课前的阅读初感有整合后的详细教案与练习非常好。
备课红茶馆一
2006-12-28       鼎湖山听泉自赏
1、江轮夹着细雨为什么用夹字?我认为江轮就像织布机上的梭子在织布机上穿行一样,细雨蒙蒙中颇有一番诗情画意。另外送我到肇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蕴含了一种愉悦的情感在内。如果是瓢泼大雨应该用什么字呢?
2、走得匆匆,看得蒙蒙中蒙蒙一词是否是看得不太仔细认真呢?走马观花了一番?或者是有雾的原因。
3、游了一遭七星岩中遭字表明大概转了一周,一圈只不过看得不是太细致罢了。所以不能用“遍”字,没有范围感。
4、雾漫得更开中的漫特有动态感。比雾更大了给人的留下的想象空间大。
5.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当作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遮着白纱的少女,让我想到了欲抱琵琶半遮面的那位歌女。
6、眼不见,耳则愈灵。紧扣题目为下面写听泉蓄势,真有艺术!
7、泉声扑面写出了声音的大而清脆听得仔细好像泉水当面涌在眼前一样。和后面的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相呼应。自此心身难以自持才循声而去。
8、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这句非常巧妙地点出作者的游览行踪是走往高处。而且渐入佳境让读者心中也生出一份期待。山中到底有什么让人痴迷的美景呢?
2006-12-29
9、第二段水到泉成地写进山后的绘泉一节,首先写泉多:非止一脉。泉隐:半含半露。泉娇:欲近故远。泉响:笑语如铃。所以山为之感染,亦透出童稚之气,人为之感染,亦消失尘杂之心。如《与朱元思书》中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望返。心灵的天真纯洁莫过于孩童,所以作者谢大光将泉水比作稚嫩清纯的小儿之态,入情入理。朱自清先生则喜欢把水比作少女少妇,可能侧重水的美妙与温柔。两位作者深得水之精神。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觉碧千寻一句又照应了前面第一段的不觉渐高渐幽之句,作者真是写景高手,处处有照应处处有铺垫。
10、接下来作者紧扣碧字写站在亭前远望之景:如大海波浪向前推去的湿绿;曲折盘旋在脚下石径上的点点新绿;所以满眼浓碧中泉声更觉悦耳,钟声更觉悠扬。相互应答,宛若老人扶杖召唤嬉戏忘返的孩童,又自然地与前面一段照应。让读者身临其境。
11、钟声又引出庆云寺的建造历史,一口千人锅让读者想到当年人们求神拜佛香火不断的盛况。又加之对寺里两棵菩提树的介绍给鼎湖山添加了无限的神秘庄严肃穆的气氛,为后面引出的听泉一节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