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7 6:49: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10个字。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自主学习方案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    )   人溺己溺(    )   舐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辨别。
雄biàn(    )   感kǎi(    )   木乃yī(    )
3、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注意积累。
(1)理直气壮    (2)如饥似渴    (3)打抱不平
(二)再读,理清结构
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你能划分出这篇讲演稿的三个组成部分吗?
                                                                                   
(三)选读,把握内容
1、作者认为“年轻”的实质是什么?
                                                                                    
2、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分析揣摩
(一)细读,揣摩章法
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二)品读,品味语言
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情色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