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470字。
《谏逐客书》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
A•《季氏将伐颛与》
B•《寡人之于国也》 C. 《秋水》 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7•李斯在《诛逐客书》中,既指出纳客之利,又指出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 "藉寇兵而 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之于( )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 )
A•秦缨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E•秦昭王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 )
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逐客是 "藉寇兵而责盗粮"
E•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4•李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E•归纳
三、简析题
l•昔谬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美于宛,迎寒叔于宋,来玉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谬公用 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鞋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 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里,至今治强。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