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0字,共23小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命题:刘志功
2006年12月26日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注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绿肥 绿卡 绿荫 绿林好汉 绿色通道
B.臭棋 臭氧 铜臭 臭味相投 乳臭未干
C.奢靡 靡丽 靡靡 望风披靡 靡日不思
D.量刑 量化 量变 量体裁衣 量入为出
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泄千里 荜路蓝缕 美轮美奂 过尤不及
B.暗然失色 气宇轩昂 要言不繁 义气用事
C.激流勇退 凭心而论 声如宏钟 怨天忧人
D.莫衷一是 出奇致胜 貌合神离 否极泰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眼睛_______不行了,只能勉强看看报纸。
②山水、亭台、一草一木……拙政园中______依旧,人事已非。
③先生______着唐弢:“呵呵,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A.简直 景色 凝视 B.简直 景物 凝望
C.几乎 景物 凝视 D.几乎 景色 凝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知识的贮备、能力的强弱、甚至应试心理的调控,都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因素。
B.宋代诗人们往往在诗中大发议论其实是出于无奈:绘景抒情的好诗都让唐人写绝了。
C.有人问罗斯福总统,有没有什么让他感到害怕?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目光炯炯:“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该害怕的东西。”
D.科学研究不能像艺术创作一样常常陷于感性冲动(其实艺术创作中的感性冲动也要受理性的制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目的是为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B.从简牍刻画和毛笔书写到眼下的鼠标键盘,我们记录文字表达思维的方式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C.在诗的国度里,如果说郭沫若是浴火重生的凤凰,那么徐志摩就像宛转鸣唱的云雀。
D.数十年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不仅使吴冠中的彩墨作品在画坛上一枝独秀,而且提高了新一代画家的艺术观念,推动了中国画在新世纪的变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做文后各题(9分)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考古发掘资料。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成就,是在夏代出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已採用块范铸造技术,器壁匀称,已不是原始的青铜铸件,而和商代早期青铜器对比则存在明显差异,浇铸相对粗糙。地域分布和夏朝版图相符合,碳十四年代测定都在夏积年的范围内。
史载夏王朝积年四百七十一年,现代史家均以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六世纪为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商周时代已有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史料中更有夏禹之子夏后启炼铜的记载。可以推定,夏人在公元前二千年以前必已是拥有初步冶铜业的先进氏族了。到公元前十八、十七世纪,就掌握了相当的铸作技术,生产出诸如爵、斝、盉、鼎等青铜礼器以及青铜兵器。夏代铜器一开始就出现礼器和兵器两大类,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从此礼器和兵器的铸造一直是青铜器的主要部分,青铜艺术也主要是礼器和兵器的艺术。
大体上,青铜时代的下限,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之际。从技术上看,铁工具的发明和有效使用应该是标志了青铜时代的终结。以往这一界线划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五世纪。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和物质文化发现的进展,显示西周晚期已有铁器的使用。新发现的十六枚晋侯苏编钟,全部铭文三百余字,都是用锋利的铁工具镂刻的,刀痕清晰可辨,如果没有渗碳的铁工具,难以臻此效果。这种用铁工具刻铭的西周晚期青铜器已发现了数起。春秋早期已经出现了一些经科学分析为人工锻造的铜铁合铸的兵器。上海博物馆所藏春秋中期的铁刃铜戈的内部,经分析为锻打的人工铁,不含镍的成分。这种先进的技术,当然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