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00个字。
教育部初中语文教师远程培训第三专题——
“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专题座谈记录(概要)
时间:2007年3月7日下午
地点: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出席专家: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新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朱川彬(江苏省特级教师、原常州市教科所所长)
潘克勤(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教研室调研员)
黄敖兴(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中学语文黄敖兴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戚墅堰区文教局副局长兼教科室主任)
主持人:
徐叶红(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戚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发言记录:
专题研讨之一 ——文学性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徐叶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参加新课程研讨,现在我们研讨第三个专题现代文阅读教学专题内容之一 ——文学性的现代文阅读专题教学。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常州市北环中学章艳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一课,对于如何在文学性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在目前的新课程实施中,大家普遍认为文学性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因文悟道,实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朱老师,您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这个问题请您先来谈谈好吗?
朱川彬:
好的。章艳老师上了一节课,刚才,徐老师从这节课中提出了一个话题:关于体验、感悟和因文悟道的问题,其实我的理解是这三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这里面因文悟道的“道”就是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章老师的一节课,她比较突出的是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从她的主观意图来讲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道。这个思路应当予以肯定,而且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在朗读中间你可以看到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如果对一篇文章朗读起来结结巴巴,支离破碎,就谈不上对文章的体验、感悟和因文悟道。
但是我们这一次不是评课,需要对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肯定,而是从课中提炼出话题来进行讨论,从这个要求出发,章老师的朗读指导和训练是否恰当可以商榷。我的感觉有一点指导太过,往往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其实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