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金昌市第四中学 张建辉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学校教育的水平。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教学评价一直倍受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的较为规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评价 探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地区开展实验以来,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比较乐观的前景,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走向进步和深入的体现。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怎样定位新课程要求下的好课?随着课改的深入,这个问题以逐步凸显出来。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剖析
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表达是否流畅,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等方面,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很少关注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表现,即使有了一点关注,也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成为教师“教”的点缀。可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二、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须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