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90字。守住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人思想的圣地,灵魂的殿堂,它同物质家园一样是人生活中必须坚守的地方。而在当今的商业大潮中,许多人却只顾营造自己的物质家园,而忽视了对精神家园的坚守,使思想失去寄托,灵魂不知归处。人的生存固然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但人毕竟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而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有欲望的社会存在物。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获取精神满足是人内在生活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属性。而市场经济、商业文明在激活人们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却使人陷入了“社会生存情绪的激奋而精神贫乏的疯狂旋涡”(奥伊肯)。这几乎是现代商业社会中人的一种通病。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必须在向现代日常自然生活转变、促使人性自由和人格升华的过程中,不断用先进思想和文化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精神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和主观愿望。它既使人的生活具有目标和意义性质,又给人生活以勇气和力量。所以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追求不在于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思想上的宏远高大或保持自身的清高自许,而是要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一种思想境界和做人的底气。它蕴含着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只要对生命意义有了正确理解,在精神上有了执著的追求,就会在金钱物质面前保持理性,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利弊和困难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人在精神上的坚守和追求,就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一种崇高和严肃,不被社会潮流推着走。古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坚守和追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自然无法脱离社会现实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但人不仅仅属于历史潮流,首先属于自己,只有自己的存在才能成为潮流中的一员。因此,在当今的商业大潮中,不投入是一个落伍者,只投入不坚守是一个随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则令人鄙视。只有在坚守中积极投入,在投入中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保持做人的底气。
用淡泊与赤诚守望精神家园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物质﹑财富﹑名利成为时代的流行词,甚至演化成衡量人们地位高低的砝码。为了让房子大一点,票子多一点,车子派一点,人们费尽了心机,累坏了身体。由此,原本善良的人变得很邪恶,本分的人变得很世故,崇高的人变得很卑鄙。于是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了,破败了,变得污浊不堪。当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奔赴滚滚红尘之时,我们不禁忧叹:如此这般,我们民族精神的大旗还有谁来扛?!我们民族灵魂的重担还由谁来挑?!
徐本禹,一个普通的农家学子,一个朴实的山东人,一个充满热情﹑责任与良知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中国。他的精神令众多趋名逐利之人汗颜,是他让我们时代精神的天空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是他让人类崇高精神的旗帜更加鲜艳夺目。徐本禹,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放弃了自己读研的机会,抛却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毅然走入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大山深处,去从事义务执教。这里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条件异常艰苦。他曾回母校作了一场报告,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