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考文言文试题精选,约5120字。
中考文言文试题精选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整理 郁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04山东威海
1.给下边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2..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3.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2分)
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
2004贵阳
6.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①故 ②是
7.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8.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9.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2005北京海淀
10.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