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曹操与杨修》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曹操与杨修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性格;
2、领会剧本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
3、探讨杨修之死的悲剧因素。
教学重点
品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揭示杨修之死的社会因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评注本,熟悉“杨修之死”的故事内容,依样给课文写点评。
2、观赏京剧《曹操与杨修》选段,熟悉京剧的表演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品故事(5’)
我们这堂课要学的是《曹操与杨修》,这是一出京剧的选段,曹操与杨修是戏里面的两位主人公。课文大家事先都预习过了,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呢?请你用一些合适的动词把中间那个“与”字替换掉,曹操 杨修?
小结:曹操对杨修的态度是矛盾的:有爱也有恨,最终恨占了上风。
二、品人物(10’)
那么,为什么曹操对杨修是又爱又恨呢?这就要从曹操与杨修各自的性格中去找原因。戏剧与小说相比的一大特征在于,它主要通过人物的台词来反映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接下来请你快速阅读课文,边圈画台词,边概括一些合适的形容词放在两个人的名字前面, 的曹操与 的杨修?
求贤若渴 聪明赤诚
忌才多疑 恃才傲主
小结:曹操与杨修各自的性格是矛盾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他们各自性格上的优点使得曹操实实再三不想杀杨修;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又使得曹操不得不杀杨修。
三、品矛盾(15’)
带着“杀还是不杀?”的问题,故事在二人最后的对话中达到高潮,走向悲剧。戏剧与小说相比的又一大特征在于,它不但可以读,还可以演可以看。演员能通过独特的唱念、表情和动作揭示出台词之下的言外之意。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京剧名角表演的高潮片断,同时思考:这个高潮片断的焦点在哪几个字眼上?请你再用一些合适的词把中间那个“与”字替换掉,曹操 杨修?注意这次是一个双向的箭头了。
小结:曹操与杨修的心思其实是“明明白白的”;但他们都不能明白对方,或者说,理智上可能明白了,但情感上各怀苦衷,不愿意认可对方,作出妥协。
总结:
曹操与杨修本来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他们各自的矛盾性格,使他们终于无法携手共事。最终一个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一个兵败斜谷功亏一篑!
四、品悲剧(10’)
了解了曹操与杨修的悲剧,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他们俩有没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提示:事物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内因方面,也就是个人因素;另一个是外因方面,也就是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各自矛盾的性格
曹操——鲁迅:“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杨修——韬光养晦、放浪形骸。可那还是杨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