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0字,该资料主要针对新材料的作文审题而编写,有例子,分析及范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探讨
陶霞
材料分析审题步骤:
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
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
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则:
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范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佳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佳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
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
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
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抓对象。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5、分析关系法。 6、对比分析法。
新材料审题立意的思路
1、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3、联想——提炼中心论点
4、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材料一: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家境每况愈下。一次,为借助200元,连走了六家没人肯借他。
有一天,他发现一棵长歪了的桃树上接的果子个个都格外的好,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专程去请教果树技术人员,得知歪着的树,光照条件好,所以果实大,味道好。他回到家后,用绳子将桃树拉歪,别人看到都嘲笑他。第二年,他的桃树开了满树的花,但是不久花都谢了,没有结果。他没有气馁,又去咨询,原来是温度没有控制好。
第三年,他继续培养他的歪桃树,并且注意了温、湿度的控制,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果实多,个头大,味道好,他成功了。乡亲们信服了他,全村人都学他种起了歪桃树。刘成德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思路点拨:
分析1、整体阅读:刘成德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能不怕困难不断试验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整体阅读中得出这样的话题:只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探索,才有可能成功。
2、分段阅读提取。从第一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经受挫折的,都会遇到困难的考验。从第二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机遇总是有的:细节决定成败;顶住嘲讽的压力,走自己的路等。第三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成功来之不易,只有坚持科学,尊重科学,才能走得更远等。
3、寻找对比点进行提取。
①刘成德——乡亲;敢于创新——因循守旧;不怕嘲讽——不助、嘲讽。
②成功前——成功后,贫困——致富,被嘲讽——被学习
③树正——树歪,常规——创新
4、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
①种好桃树从而致富的过程就暗示了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