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篇课文教案,约32000字。高一(上)语文试验教材第一单元教学建议及教案设计
单元教学建议
(一)、阅读教学建议:
1、单元主旨: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
在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的大坐标上寻找新的审美视点。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社会和人生、张扬个体的心灵和灵魂。
以期能让学生有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感悟、对健全人生的追求和把握。
2、单元主旨的理解和教学启示:
相同主题切入,兼顾文体的多样性,以及主旨的各侧面。
l 《我很重要》——说理性随笔。群体生命中个体生命的重要性。
l 《笛梦》——寓言体小说。用象征手法写一个走向成熟的个体生命。
l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偏于论述的哲理散文。写一个健全人格所应具备的两种能力。
l 《沁园春•长沙》——词。一个伟人年轻时代的凌云壮志。第一流伟人年轻生命的伟岸。(偏于张扬)
l 《跨越百年的美丽》——人物特写,纪实散文。另一个伟人在从事的事业中的冷静、淡泊、永葆理性的美丽。(偏于内敛)
l 《草莓》——抒情散文。年轻的生命要珍惜青春岁月,也正视未来。对个体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
l 《哦,香雪》——诗化小说。一个年青生命对知识、对文化、对文明、对未知世界的不顾一切、热烈执著的追求。
3、教学篇目的选择与安排:
课外通览整个单元。请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最难理解的课文各一篇,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本单元精讲篇目。
建议精讲篇目:
(1)、《我很重要》 (1教时)
建议先上此文,16岁的人开始了人生的探索。个性生命意识的萌发可以在文中寻找到契合点。建议理顺思路,朗读体会。
(2)、《笛梦》 (2教时)
引导一个16岁的少年确立正确的精神指向和价值取向。不追求虚假的理想主义,不回避人生中严肃、沉重的一面。让我们更接近世界的本质,更看到真实、完整的人生。建议从分析理解象征手法的表象和寓意入手。
(3)、《沁园春·长沙》 (1教时)
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初步引入意象的选择和意象的组合的内容,朗读为主,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的介绍。
(4)、《跨越百年的美丽》 (1教时)
课前学生广泛质疑。教师据此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主要环节。建议课堂上以学生问疑、学生答疑为主,教师转换角色起穿与引的作用。
(二)、提供部分扩展阅读材料
1、结合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我的五样》;《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希望》;《女孩,请与我同行》;《紫色人形》
2、结合赫曼·黑塞的《笛梦》
《农家》;《荒原狼》(节选);《树之赞》;
3、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
4、结合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简爱》(节选)
5、结合《草莓》
《年轻》
6、结合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行者无疆》(节选);《爱的回音壁》
7、结合铁凝的《哦,香雪》
《又见香雪》
(三)、单元教学反思:
新教材侧重于人文精神、人文理念,与老教材相比有其时代性和合理性。但是,在教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是否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重“文”而轻“语”?以相同主题来编成一个单元,会否疏漏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内容的教学?
我们的学生本就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主体意识强烈,个性鲜明张扬。若还要一再强化他们个性生命的意识,则不免让人有过头之虞。
《练本》设计很好,但因课时有限,往往置之一旁,少有顾及。
(四)、提供以下课文的教学实例谨供参考:
《沁园春·长沙》 (详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 (详案)
《我很重要》 (详案)
《笛梦》 (详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词的常识、词作的背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二、通过诵读、领会、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沁园春长沙》阅读提示的第一句话即“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毛泽东就是一位诗词的爱好者。古典诗词的文化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