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题,约6790字。开滦二中高二册读本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送李愿归盘古序》,完成1-5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飘轻裾,翳长袖 翳:拖曳
B. 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怜:宠爱
C.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陟:流放
D. 膏吾车兮秣吾马 膏:上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 夹道而疾驰 若无罪而就死地
B. 是有命焉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C. 惟适之安 句读之不知
D. 与之酒而为之歌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B. 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C.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D. 从子于盘兮,终无生以徜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为别友赋诗而作的赠序,主要说了赠诗的缘由和旨意。文章末段所附“歌曰”的文字,就是赠诗。歌辞一唱三叹,立意深藏不露,并不限于隐居之乐。
B. 苏轼最爱这篇赠序,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本文讽刺确为独到,一针见血而又不动声色,文字深刻尖锐、生动形象兼而有之。
C. 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通过这三种人的比较,表明了作者怀才不遇,退而归隐的无奈。
D. 作者笔下的三种人,又可叫做清者、浊者和附浊者。清者徜徉,浊者当途,附浊者则“处污秽而不羞”。正是在与浊者与附浊者的比较中,清者如韩愈,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高洁的操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译文:
(2)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译文:
(3)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而不肖何如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元微之书》,完成6—10题。
6、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于胡越之身: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B、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札,短信。
C、余习所牵:余习,这里指作诗。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故人,死去的人。
7、下列加横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B、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金銮殿后欲明天。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置于胡越之身
今以钟磬置水中
C、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瞥然尘念
理固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