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论教育中的“无为”管理
广东省增城市高级中学语文科组 莫惠
【内容提要】: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关键词】:无为 管理 实践 运用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创新”二字似乎已成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高频词语。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冲击着传统观念。教育亦如是。翻开历史宗卷,浏览一下有关赞美歌颂教师的文章,记忆中留下的只有一身纯色的衣裳和深夜微弱的灯光,似乎没有为学生熬白头发、操碎心直至光荣地倒在讲台上的就称不上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难免有些可悲。教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业余爱好,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乎,教师尤其是扮演教师和班主任双重角色的人开始摸索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以便从“蜡烛”、“老黄牛”等称谓中彻底解放出来。因此“儒法合璧式班级管理”、“无为教学管理”等等一些凝聚了古代思想家精神智慧又融合现代教育的新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相比之下,北京二中的范基公老师的“无为”管理艺术更为笔者所推崇。
有人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把“有为”解释为有作为,把“无为”理解为无作为,认为“无为”是消极地什么事也不做的出世哲学,这是不正确的。“无为而治”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推而广之,各行各业,只要是对人的管理,都应追求这种境界。“无为”是道的体现,是老子哲学的精髓。“圣人无为故无败。”意思是圣人不恣意妄为,所以不会失败。这里无为是条件,成功而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