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2007年高考时新素材之一:美国校园暴力
编写:梁志军
素材链接观点、核心词提示:
青少年心理健康 脆弱心态 耐挫折能力 生命不能承受的脆弱 舍身救人 暴力文化的恶果 法制教育 公民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建设 素质教育不可忽视心理健康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心理
思维广度、深度拓展:
网络暴力游戏毒害青少年(联系点:网络暴力游戏也属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值得重视。)
美国校园枪击案与伊拉克爆炸事件(联系点: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性的追求应当成为人类必须遵循的价值观,所有的暴力都是对这种价值观的蔑视与践踏。)
核心导读:当地时间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目前,枪击已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自尽。案件发生后,布什称枪击案令美国举国震惊,警方17日透露枪击案疑犯为23岁韩国学生。
顾一冰:校园枪击案折射大学生脆弱心态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16日上午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件。截至当日中午,枪击已经造成33死亡,29人受伤。据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枪击事件。(4月17日新华网)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案,有媒体称凶手怀疑女友有外遇而行凶,但我宁愿相信涉案人患有精神障碍方面的病症。
校园惨案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在国内也曾经有“马加爵杀人”等大学生违法案件,我们应该从这些案件中找到很多教训,比如加强法制教育、完善社会干预机制、加强对青年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说到大学生的素质与心理培养,人们必然要将案件与道德教育课题相关联。在现实的道德教育中,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发挥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公共道德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生活热点。
但有些时候,特殊的社会群体的个体伦理问题会变得十分突出。从当今的现实来看,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人们的生存压力普遍增大,而人际关系又出现疏离化的倾向。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落的一些人群,他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集中于个人的命运、个人的得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样的问题在大学生人群中同样存在,少数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被极度“保护”,长期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缺少对社会及他人的沟通与理解,造就了他们脆弱的“玻璃心”,而我们道德建设的实践对于这一新情况,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留下了道德领域的“真空地带”。
素质与心理培养必须改变“大一统”的填鸭式道德说教,而应该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让每个人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理性,善于分析所处的情景、所遇到的人际关系,善于分清价值观上的是非曲直,理解可能的行为后果,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和谐的社会要有和谐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一个由心理健康、道德自律的广众组成的社会,才是我们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
七旬教授舍身堵枪眼让全班同学逃脱屠杀
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年届七旬的力学系客座教授、世界知名的以色列籍学者列维·利布雷斯库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了枪眼,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
死死把住教室门
利布雷斯库的学生埃里克·卡尔霍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授和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听到隔壁教室传出一阵巨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