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700字,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
陈少飞整理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读古诗写感想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个用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者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800字。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12 篇),感谢07作文考题,让这样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有的视角独特,见解不凡。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面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有的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有的材料积累丰厚和思想沉淀深厚。)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朦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得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得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