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本课件介绍了三种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针对学生写作中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而设计,效果不错。附带WORD版教案。
拿起理性的解剖刀
——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教学目标:
1、 学会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2、 以典型的段落为例,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3、 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分析点拨法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请同学们看一段例文。
教师投影1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教师:这是题为《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篇文章里的一段,我找一名同学来读读,其它同学思考: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一人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生交流:
明确:这段文字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融在一起,所以没有说服力。这也是我们同学现在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不重视对论据的分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种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希望提高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假设分析法。
教师(出示投影):请同学们看一段范文。
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