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50个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课文特点和教学提示:
一、课文揭示生命规律,人生哲理;二、在写法上都是以小见大的;三、教学应借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想像,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单元教学重点:A、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B、了解并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
1.《在山的那边》(新诗)
为什么选取这首诗?浅近,好懂,易于激发情感、意志,引发联想想像,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诗中的“山”和“海”各有怎样的含义?
(3)诗人想召唤一种什么精神?
(4)你小时候有过对未来的什么憧憬吗?你读过这首诗受到什么启发?
这些问题是关乎全篇的,还可以生发出一些小问题,比如第一问,可以生发出这样式的问题: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大致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后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找疑点,自己解答,并对自己欣赏的诗句作一些评点。
在教学方法,不妨尝试各种读法,朗读,默读,单句口读,也鼓励背诵。要做好朗读,应该提示朗读的方法或技巧还可以稍微讲一点新诗的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外国散文)
为什么选这篇课文?表面上浅近,实则意义深远,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的好材料;而且写出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易于引发学生的心灵体验,引起共鸣.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作者从具体的事例中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提升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多角度解读:也可以悟出课文另一主题——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这些问题也是从整体感考虑,还可以生发出一些小问题.
3.《生命 生命》(台湾散文)
为什么选这篇课文?作者以羸弱的生命之躯开拓了光荣的事业,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好材料;作者告诫广大读者珍惜自己的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肯定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棵宝贵的种子.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作者认为的生命的本质(或特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呼喊“生命,生命”?
(3)作者为什么能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一般规律?
(4)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5)对比阅读(头一次):有人说后文比前文更好,可以讨论.
4.《紫藤萝瀑布》(当代散文)
为什么选这篇课文?这是新时期散文名作,各种散文选本都选入了.它的优点在于,一、写景很精彩,就这一点来说,便可作课本范文;二、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人生的普遍真理;三、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规范,适合学生读。
这篇课文学生并不陌生。这里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在内容上,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悟出课文的主题。(本人理解课文主题是:生命的艰难困苦伴随着生命的永恒和快乐,这是较高层次、更为抽象的理解)作者情感发展有波折,开始有悲痛,看见花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也就是说课文的主题有一个深化和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