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劝学》教学设计
屠佳佳
【教学目标】
1.理解下列词语:劝、中、假、兴、跬、功、绝、金、虽;归纳下列词语的义项:绝、强、假、望、闻、而。
2.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
3.认识本文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的论述,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4.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用了20个比喻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1.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所有比喻,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分论点下属的比喻句,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
2.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设置一定的思考题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主张“性恶论”,由于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通过后天人为的学习,努力地追求礼仪,才能出现推辞礼让,达到社会安定。因此,荀子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荀子的一篇文章──《劝学》。
二、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释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