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0字。
引领爱与敬重的的阅读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能表现文脉的语句,理清思路,感受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是非分明的思想者的风采。
2.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对文中重要语句揣摩品悟,引领学生对鲁迅不屈于专制邪恶、敢于担当的精神与人品产生爱与敬重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交待高中语文学习应具备的各种习惯、规范和方法,强调预习。
2.诵读课文,落实字词读音与意思。
3.学生自行或分组收集“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文化人的反应等背资料。
教学步骤
一、介绍背景
除注释外,补充两点:
1.此时的“政体”:北洋军阀统治。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的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居住了10多年,其间时局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但不管政府如何变,不变的是对内镇圧、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力,置人民于水火之中。
二、检查预习
鲁迅曾称“三·一八”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天这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语言评论这件事?
学生分组汇报收集的资料:惨案发生后,很多文化人都高度关注,鲁迅也连写了多篇文章,一再表现出对枪杀事件的始料不及,越如此,越说明段政府的无耻与凶残。据参加者回忆,学生请愿很有秩序,当人们发现段政府不在政府,准备去段公馆时,卫队开了枪,造成血案。
鲁迅把“三·一八“惨案叫做”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可他没想到,这以后又有许多可爱的青年被虐杀:一年 多后的“四·一二”,几年后的上海龙华,许多杰出青年相继血沃大地……
三、理清感情脉络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找出来加以体会。
( 相关文字见课文不同章节 )
面对暴行,说还是不说,怎样说?都在严酷地检验着一个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和勇气。课文的这些翻来覆去叙说的话语,让人深切感受到鲁迅心中的悲慨痛惜和愤激不平。
四、品味关键语词,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感情
抓住上面梳理出来的重点语句,在相关语境中,联系旧有知识具体品评。
(一)第一、二节:叙说文章写作缘起和目的。
第一节:“我也早……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也”“早”为副词,表示“写一点东西”是自己内心之需要,并不因别人的提醒。它针对追悼会上程君的“正告”。作为教师出席学生的追悼会,何其惨痛!何况这样的学生“爱看先生的文章”,且不惧“生活艰难”,“预定《莽原》”! 所以,对鲁迅而言,“写一点东西”,是为安慰生者,更是为纪念死者——这寂寞逝去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