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第4节
教学目标:
1.发现和探究欣赏点: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和运用反衬的手法。
2.自查要点交流。
使用课型:探究交流课(课件)
教学重点:运用层的要点讨论
难点突破: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的理解和段落模仿写作
教学步骤:
一.课前小论坛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评:我们并不是想让大家学会怎样讨好谁、拍马屁,而是想让同学们懂得一个道理: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我们中间相当多人经常都在设计着未来,但有许多人却疏于对这种设计的准备,或者说做的多是憧憬,而少的是准备。其实,机会只给准备得好的人。而这准备二字,并非想想或说说而已。
二.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三
译 文 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人们都称道他,我却不敢认同。那强秦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欺骗胁迫赵国而得到和氏璧。这时秦声言要拿到和氏璧是实情,并不想借此打赵国的主意。如果你赵国了解这实情,就不要给他,不了解这实情,你就给他;知道实情却害怕他,那就给他璧算了,知道实情但不怕他,就不要给。这是两句话就决定的事情,你怎么能既害怕他而又挑起他的愤怒呢?
再说,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想给他和氏璧,(这本来)是两者都无所谓谁是谁非。秦国拿到璧但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秦国拿出城而赵国却把璧送回去,那理亏的就是你赵国了。想使亲承担起理亏的罪名,那赵就不如放弃和氏璧;害怕失去璧,就(干脆)不如不给。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