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个字。
用“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年代
——浅说中考作文素材积累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贾谦
作文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拿到作文题目后,常常感到无话可写。于是这些同学把责任归结于目前的语文教学,认为教师对他们过多地进行“筛选信息”、“修改病句”、“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作文写作技巧”之类的应试训练,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写作的兴趣。
的确,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灵性,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当前的语文教学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可如果把其作为写不出优秀作文的原因,未免有失偏颇了。中学时代是我们同学最美好的年代、最纯情的年代,只要你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就一定可以在看似平凡枯燥的生活中撷取一抹亮色。
一、唤醒自己那颗敏感的“心”
要想在作文中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你首先得唤醒自己“沉睡”已久的心灵。而我们的课本、经典名著、优秀杂志,乃至好的影视作品都会给你被“题海”磨得麻木的心来一针强烈地“清醒剂”。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同学这样写道: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仿佛品了一杯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爸爸的离去是苦,绵绵的爱意是甜,回味就是我对文章的独特理解。爸爸的花儿落在我的心田上,生根、发芽,让我变得成熟。“爸爸”一个亲切的名字唤醒了冷漠与沉睡的心灵,叩开了久闭的心扉,因为父爱“润物细无声”。从此,她学会如何去用心感受爸爸对她的爱,还愁写不出她与爸爸之间的真情故事吗?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真的很欣慰。
很喜欢中央十套的《子午书简》。一次,听了一篇题为《我的另类母亲》的文章,立刻被深深吸引。文章语言平实真切,一点也不另类。吸引我的是作者的选材。同学要写关于母爱的文章,动辄就是生病了母亲细心照顾,考试没考好母亲耐心教育,生活中母亲关心体贴。就算感动了自己,但打动不了别人。而文中的另类母亲却那么独特。她的孩子因为个子矮小和外地口音被同学欺负每天回家都哭得很伤心,她却不去学校找老师,而是问了小女儿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只欺负你?”女儿开始不理解,后来知道个子矮小不能改变,但口音可以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