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70字。
2007年中考九上文言文相关习题
wangxiuzhang
一 、北京市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后遂无问津者。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10答案:D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二、重庆市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
答案8、(1) 类( 2 ) 全 , 都 ( 3) 邀 请 ( 每 词 1 分 ) 9、 (2分 ) A ( 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 , 更 不 用 说 .今 义 略 ) 10, (4.分). (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小 孩都充满喜 悦 之 情 . 显得 心满 意 足 。 ( “ 黄 发 垂 髻 ”1分 , “ 怡 然 自 乐 ” 1 分 ) (2 ) 渔 人 把 自 已 听 到 的 事-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 。 或 : 这 个 人 为 ( 他 们 ) 详 细 地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 ( “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 , 其 中 “ 所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
11 、 (2 分 )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世 隔 绝 的 和 平 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12、(4分)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平 (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 意 合 即 可 。 〔 “ 和 平”与“ 平 等 和 谐自 足〕
三、(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