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2张,教案约2780字。
二十四 虞美人·听雨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 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说明:
这首词的作者蒋捷,虽生卒年不详,但知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是进士出身,几年以后宋就亡了,隐居竹山不仕。故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感怀已逝的岁月,感慨目前的境遇,形象地概括自己曲折的经历,暗示整个时世的变迁。整首词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所以教师期望通过对本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依据时间顺序,让学生找出并理清词中作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当我们细读这首词时,其间那作者的一股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是纷至沓来、涌集心头。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不断的诵读中,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并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雨”能听吗?在绵绵雨季中、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你是否也有过“听雨”的经历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2、你们的感受有些是深刻的,你们的回忆有些是遥远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他“听雨”时的那一番感慨吧!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听雨”的经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