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7630个字。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命题:陈生 审核:汤乃中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晨雾轻笼,塘河若一根标致的裙带,松松地皱缬着,划一道柔和的曲线,殇然远去。远方的新世纪大桥在袅袅雾气中慢慢显出俏拔的身姿,备极崇丽。玲珑 tī透、造型各异的街灯把它五彩的光轻轻泻进塘河,河水欢唱,汽笛声声,垂柳依依。置身于大塘河畔,你会感到一份久违的宁静踏实,愉快的心情涨得满满的, qiè意极了!
皱缬xié 袅袅niǎo 玲珑tī透 剔qiè惬意
2、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
B、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并审议了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确定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3、加点字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A、辍耕之垄上(去、往) 会天大雨(适逢) 等死,死国可乎(坐等) 固以怪之矣( 同“已”)
B、欲穷其林(尽)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丈夫的配偶) 便扶向路(沿着) 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C、猛浪若奔 (奔马) 互相轩邈 ( 高远) 窥谷忘反 ( 同“返”) 岁赋其二( 征收、敛取)
D、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 鸣声上下 (到处)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③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④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则用“剪不断,理还乱”来描写交织纠缠的无尽的家愁国恨;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则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之情怀。
5、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学校举办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 “语文活动周”,你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以下几个板块的活动:(15分)
【语文纠错】 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
“即来之,则安之” (出版物)
“本商场付食品专柜新到一批特色糖果”(商店广告)
(1)请对这两个例子进行“语文纠错”。(2分) 既 副
【名著有约】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习语文要多读名著。活动中,同学们读名著蔚然成风。
(2)请根据《格列佛游记》填空:小人 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皇帝就赏给他一根 蓝丝线 。在飞岛 国,三位教授居然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就是----废除口语,以物示人。《格列佛游记》主要是以 讽刺 艺术而响誉世界的,不留情面地对英 国社会做了多方面的批判。3分
【社会扫描】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⑶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2分)
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
【亲近自然】自然是人类亲密的家园,在生活中,你一定听过风声、雨声、虫唱、鸟鸣……当我们聆听自然之声,观赏自然之景时,我们的心灵或变得柔软,或引起震颤。
⑷请描写一种你曾经听过的自然之声及内心感受,50字左右(不能抄录试卷中出现的句子)。(4分)
语句通顺,描写具体得4分,描写欠具体,语句欠通顺,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关注焦点】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4日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举世瞩目。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25日表示,这是中国“不可思议的成就”,身为中国人,对“嫦娥奔月”感到自豪。他期望在未来20、30年内,中国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有望再夺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杨振宁是在当日天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庆祝其获得诺贝尔奖50周年的活动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与在座的百多名大学及中学生分享他的喜悦。“嫦娥一号”升空的时刻,杨振宁也像不少中国人般一直在看直播。他说:“看见它向上升的那几秒,我感到这很不得了!”
杨振宁形容“嫦娥奔月”成功,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因为中国在短短的30年内,就追上了欧洲400年积累下来的科学成就,成就骄人。他说:“我相信在未来的20、30年内,中国能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而在当日的分享会上,出席的学生都对中国的科研成就显得十分关注。有学生问及对近年中国再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杨振宁再次强调,深信30年内中国会取得更多科研成就,华人再获诺贝尔科学奖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