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字。
了解的窗口·人文的关怀·自主的管理
——谈“班级日记”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三点作用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朱旭微
摘要:教育需要对话。为使每个学生都有对话交流的机会,我让学生轮流写“班级日记”,并在学生日记里写点评。点评加上一些针对性的做法,我把它美其名为“班主任回音壁”。自05年至今,一直在做,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故本文有许多叙事性的“学生日记”与“班主任回音壁”,意在以事实来说明“班级日记”在我工作中凸现的三个优势:了解、关怀、促使学生自主管理,以此体现文章的真实性及教育教学实践的原生态。
关键词:了解 关怀 自主管理 班主任回音壁
教育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腼腆、胆怯、或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失去了对话的机会。这时对话的一种形式——书面交流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班级日记”就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操作也很简便:就是在班级放一个日记本,由学生轮流记。一日仅限一篇,不拘内容,可写学习、校园生活,也可写家庭、个人心理;不拘字数,可长篇大论,也可只字片语。老师阅读后可视具体情况笔谈、面谈或讨论,及时予以关注。它就像班级时政,在师生间传阅。
自05年始至今,“班级日记”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帮了不少忙,它的好处不可小觑。今天,我择其三点,扼要谈之。
一、“班级日记”是了解学生的窗口
要学生写“班级日记”的初衷,是想知道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班级日记”也的确起到了“了解”的作用。如“危险恶作剧”、“午睡出溜”两则日记反映出了少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颇有意见”、“埋怨老班”两则日记既是向老师发牢骚,也随便提点意见。现以学生几则“日记”为例,简述“班级日记”的窗口作用。
(一)危险恶作剧
昨夜下雨,今早路滑。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滑倒。可有一人却兴致很高。只见他跑几步,滑行一段,不久就摔倒在地。本想他不会再玩了。因为衣服都脏了。没想到,他一人没趣,还拉人下水。把前面一同学用力向前推,这位受害者没滑到1米,就摔倒,满身脏水。而肇事者却面不改色,幸灾乐祸,毫无悔意,实在危险。希望这位同学不要如此恶作剧。
2005年7月19日
班主任回音壁:这则日记使我不安,原以为这些孩子很乖巧、安分。看来我的认识有偏颇。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过他们认识不到其中的安全隐患。于是我这样点评:用语中肯,反映了某同学雨天恶作剧并提出忠告,了不起。雨后滑行危险。请某同学勿图一时之快而于己安全不顾。第二天我又在班上强调,意在引起学生对自己日常活动安全的重视。
(二)午睡出溜
12:42时,几位同学拿着书和笔悄悄走出寝室,一副要回教室的样子。好奇心使我也跟着下去。走到一楼就被生活老师叫回。一会儿,又一大群下去,不到两分钟他们就“班师回巢”了。后一人顺一条楼道溜到了底层,似猴子般灵活地跳了出去,又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