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互评作文到模仿作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25 10:05: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由互评作文到模仿作文
新疆库尔勒华山中学初中语文组 罗玉梅 邮编:841000
提起作文,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辛辛苦苦忙三年,教而无功,收效不大,作文成了多数学生和多数语文老师心中的痛。目前,学生在作文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作文主要是转述别人的故事,只有结尾几句是自己的东西。
2、言之无物,雷同的故事多。
3、把小学写过的作文,改头换面,应付老师要求写的作文。
4、不会写规范作文。有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缺少规范的作文指导,跟着感觉走,作文中边叙边议边抒情,完全是意识流的东西。他们以为这种四不想的东西叫“散文”。
5、文体不清。文章中一半记叙一半议论,“非驴非马”。
6、有些学生的作文立意不健康。
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因素。从老师作文指导方面而言,有些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理论知识讲的多了些,在学生操作层面上思考少了些;泛泛的指导多了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少了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文指导多了些,按照文体有序的作文指导少了些;研究作文指导的知识多了些,研究不同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成绩的方法少了些。针对这些情况,我想,让大家互相评改作文,一方面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虽鉴别能力提高了,但写作并没有提高。上次我让学生改写《干将莫邪》,结果大部分同学仅仅是翻译,评语千篇一律:好像不是改写,是在翻译。改写虽然也是一种再创作,但它要求基本上忠于原作。 值得提醒的是,对古诗文的改写,同翻译有相似之处,却又不相同。翻译是扣住句子来的,意义上要落实到字词;而改写是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允许改写者有一定的主观发挥,即可以适当地添枝加叶。这时,一个念头出现:何不教他们先模仿。
作文从模仿开始,并不是新鲜话题。古往今来,许多高明的作家、大家,不少是在学习、模仿前人和名家文章的基础上,是在记、背最新、最美的时文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如:唐代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托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陆游的“何方化得身千亿,一束梅花一放翁”,脱于柳宗元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著名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据他自己介绍是模仿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后创作的。大家的作品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作文更应从模仿开始。但让学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却大有讲究。
 首先让学生明白,模仿不是抄袭,模仿也不是把别人的文章,东摘一段,西摘一段,凑成一篇文章。“模仿是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作文的模仿是对某一篇文章的或主题、或结构、或写作样式、或语言风格等进行模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的经验丰富了,就能慢慢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就有可能创造出自己风格的文章来。我们的作文训练从模仿起步,学生“登堂入室”后,让他们自己创造。因为模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会创造,让学生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作文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