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60字。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梳理文章整体结构。
2.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 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态度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和隐含在背后的内涵。
2. 通过整个文章,把握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语设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臧克家《有的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二、鲁迅简介(复习)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三. 题解 三一八事件
明确:见79页注解一
鲁迅为什么纪念。(提示阅读课文一二段)
明确:纪念刘和珍及其他青年;控诉政府与所谓“文人学者”;警醒社会的庸人
刘和珍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死的。(提示阅读课文1、3、4、5段)
明确: 毅然——黯然——欣然
坚定追求进步思想——斗争精神、温和善良、有责任感——爱国热忱
第四段:概述死因。
第五段:详述死因。
鲁迅对事件和人的态度。(提示阅读六七段)
明确:[事件教训] 见第六段第一节——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吸煤的形成 ——取血的教训, 改变战斗方法。
[事件影响] 第六段2节——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中国女子勇毅——周树人:女人,弱者的解放
作者——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参考资料: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可惨与可笑》《空谈》;华盖集《碰壁之后》
而已集《辞“大义”》注解3;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忆》
二心集《柔石小传》;《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