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附带教案。约3320字。赏析名句 本教案抓住古诗中名句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提高鉴赏能力,实用性强。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鲍小军
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中名句的特点,熟悉赏析名句的方法技巧。
2.能运用理论知识赏析初唐诗、盛唐诗中的名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时设计:第一课时“理论点击”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和“课堂训练”
第三课时“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自读《阅读策略与实践》109——115页“理论点击”,熟悉赏析名句的角度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归纳,结合初唐诗和盛唐诗举例,进一步明确赏析古诗名句的角度和技巧
1.推敲字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表色彩的词等。
(1)动词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点名朗读,介绍背景,学生描述诗意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
2.分析主旨,找出关键词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4.分析“溅”和“惊”的作用
颔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溅”突出泪之突然,泪之恣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惊”强调心情变化之迅速,表现恨别之切。(花本来并不能感时溅泪,鸟也难以领会人的离愁别恨,有这样感触的正是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岁月里,诗人几经罹难,饱受挫折,整日沉浸在凄苦之中。)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两个动词移情到自然风物上,寄托了诗人伤乱思家的强烈的情感。
(2)修饰语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齐读,教师描述诗意(觅封侯)
2.介绍王昌龄(“七绝圣手”,擅长描写宫闺女子细腻的心理和情感)
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