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曹静洁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纵观国际教育,很多国家都在进行适应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教育部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制定并试行了新的课程标准。为了让课改一线的老师深入的理解课改的内在精神,今年暑假无锡教委请专人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虽然学习时间只有一天半,但我在学习中却深深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三新”:理念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对学生的评价新,这样做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随之更新。
一、课程的理念新
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材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现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1、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新课程强调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这与以往的意味的:“填鸭”有所不同。
2、 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大纲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新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涉及到语文、自然、劳动、数学、音乐和美术多个领域,而不再将语文学科孤立起来,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3、 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20世纪,对课程内容选择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世界,面对21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新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习的方式新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