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范例·老婆子的哲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50字。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现作文结构及写作技巧。
论“老婆子的哲学”
——“给之多,得之多”乎?
老婆子养了几只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心想,多给鸡点饲料,一定可以多下几个蛋。结果呢,鸡愈吃愈肥,非但没有多下,反而一个蛋也不下了。这是何故?不都说给予与收获成正比吗?怎么适得其反呢?
我想,从根本上,问题不是出在老婆子那多撒的几把饲料上,而是出在老婆子的哲学上——“给之多,得之多”吗?有时,无限度地给予恰恰限制了收获。
满清时期的“八旗子弟”,入关后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和皇室血缘亲近的,或作了王公大臣,或当了参领、佐领,最次也是一名旗兵。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因此世世代代食禄或受到照顾。凭祖宗的福荫,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按理说,在这种“优遇”之下,那些“八旗子弟”应该个个感恩戴德,为皇室殚精竭虑。可结果如何呢?靠领月钱过日子,使得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男的蓄画眉、斗蟋蟀、坐茶馆,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办法,他们游手好闲,一天天腐化沉沦。
“八旗子弟”的堕落能说与皇帝给的特殊照顾无关吗?能说是他们的本性如此吗?他们的人生能说是真正的收获了吗?不能,不是,没有。皇帝虽然给予了足够的优厚待遇,可得到的只是一群好逸恶作之辈,一群公认的“败家子”。为何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语?我想这与富豪家族物质上的给予无度有关。
历史的悲剧实为今人之鉴,可惜至今悲剧仍在重演——
有这样一位母亲,由于家庭不富裕,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于是便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各方面要求,自己节衣缩食,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穿的用的也从来不让孩子比别人差。儿子要什么,母亲就给什么,哪怕是去借。儿子最爱吃大虾,母亲便省吃俭用常买给孩子吃,自己在一边看着。看着孩子香甜的吃态,便觉得是最大的满足。可是有一天,儿子吃剩的最后一只大虾放在碗里,母亲伸手想尝一尝时,却被儿子的一声惊叫惊出了寒心的酸泪——孩子嚷道:“那是我的,不给你吃。”
父母爱子,天经地义,哪个母亲不舐犊情深?哪个儿女不需要父母的关怀呵护?但这爱的给予却需要讲求个“度”。物质上的过度给予,无节制地溺爱,收获的常常是“逆子”。瞧那位母亲,的确可怜可悯,却又着实可悲可叹!它比其他母亲多付出了“爱”,收获的又多了些什么?儿子那副德性就是比其他母亲多得的。
给予要有度,给予又要有所选择。试想,假如满清皇族把对儿孙物质上的优待转为德行上的教化、才能上的培养;假如那位贫穷的母亲把买大虾的投资转移到对儿子的教育上,那么这样的爱绝对不会收获游手好闲之辈,更不会收获辛酸的眼泪了。
给予得多,收获的不一定多。给之无度,给予又缺乏选择,常常造成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老婆子终归已经老糊涂了,老婆子的哲学——“给之多,得之多”也是糊涂得欠妥当了,那么,如果给予的车轮带不动收获的车子移动,就请把车轮变轻变细。(据赵小珊同学习作润色修改整理。) 学会在文首添加亮点,先声夺人
★ 用副标题来交待论点论题或主要内容。
★ 标题前后加题记,一般为全文的中心句。
引入一定要简洁,啰啰嗦嗦开头就惹人烦是写作之大忌。一般两层,立论为:摆现象,亮观点;驳论为:树靶子,抒己见。可用疑问句启人思考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