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6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3 10:1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能力目标
  1.通过抓住词语和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领会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难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背景知识
  1、词牌知识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的格律:全词共114个字,双调(上下阙不同调)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
  2、评价毛泽东的作品
  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臧克家
  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此时也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基本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4、解题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自1911年起到1923年4月去中共中央工作止,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和工作近十年之久。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故乡韶山,成立了党在农村中的第一个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诗人抚今追昔,激情澎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学习本词,重点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朗读课文
  1、矫正字词读音
  湘江(xiāng)
  百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 kuò)
  苍茫(cāng máng)
  峥嵘(zhēng róng)
  方遒(qiú)
  浪遏(è)
  2、词语解释
  长沙: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 :大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