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守财奴》教学设计
高娜
教学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落实情节梳理、人物形象鉴赏和写作手法学习等传统教学理念的重点内容以外,还要注重把人生观、价值观同教学结合起来,着眼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目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相关内容,为分析人物打好基础。
2. 梳理课文情节。
二、教学要求:分析主要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课时设计(内容、方式):
(第一课时)通过梳理课文情节并观看相关影视课件,感受课文情节内容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过程方法
一.导语设计:
生活中,没有钱是不行的;金钱、物质财富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生活需要,但人活着,如果把金钱当做唯一的追求,那他便已然沦为金钱的奴隶了。
你们知道世界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吗?
学生做笔记,教师出示(幻灯)
(板书)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
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看葛朗台是怎么吝啬的。(板书课题)
二.背景、作者及《人间喜剧》
1.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第五章《家庭的苦难》。《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不朽巨著《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葛朗台一家及其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刚刚发迹时的罪恶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
2. 作者简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生于法国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在巴黎学习法律,做过法律事务所的文书,以后又经营出版业、印刷业、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又经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深刻地感受。1829年第一次以巴尔扎克的名字发表小说《朱安党人》,从此成为蜚声文坛的作家。
3. 关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共写了九十多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广泛地反映了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突出的主题是:金钱万能、金钱万恶。巴尔扎克紧紧抓住金钱主宰一切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塑造了一个个利欲熏心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一幕幕人间丑剧。恩格斯说:《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人间喜剧》中较有名的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贝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