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90字。 《人生的境界》听评课。是对魏书生老师在广东的一次公开课的分析。在肯定其成就与特色的基础上。针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观点
《人生的境界》听评课
文学院 中文师范052 0501012095 王晓波
【提问导入、引起注意】
师:请某同学负责时间的控制。到时间提醒老师。
(评析):体现出魏书生老师提倡“行使主人的权利”。他常说,“教师是学生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魏老师班级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
【整体感知、探讨研究】
师:展示板书:1.作者;2.三个词;3.几种境界,怎样达到;4.课后练习。
一、作者
冯友兰,河南唐河人,哲学家。
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作者是谁,什么人,哪里人?”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以举手方式体现。并请班级不喜欢发言的人上台板书。
(评析):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作者背景的了解。改变了以往老师直接宣读答案的习惯。作者还多次地反复地提出同样的问题来使学生回答,起到了夯实知识内容的作用。同时教师有意识的让班级不喜欢发言的学生板书。 我认为请学生写板书,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我觉得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二、三个词
觉解;入世;出世
教师点明词语的位置,使学生寻找。然后教师用过记录时间的方式来锻炼同学速记的能力。通过速记询问学生掌握程度。请同学板书并解词。
(评析):1.教师只点明三个词,说明教师有的放矢,直捣重点。找出重点词语后,教师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记忆。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让男生、女生分别背诵。
2.我认为快速的记忆,有利于学生速记的训练,但是对学生掌握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掌握是靠理解上的记忆。魏老师只是让同学们记住书上的三个词。单独的拎出来字词练习,还不如把词语放入句中、文中理解,更能使同学们记忆。学生的这种速记只是一种强记,不能说是提升自我能力,但是对应试教育的模块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法门,能够系列记忆,如同题海战术。
3.让同学们通过大声背诵三个词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听觉加强对词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到是一种无谓的练习。此时的同学对词语已经了解,为什么不改变成通过造句来形成自己对词语理解。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能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背三个词语,瞬间理解,哪么实际运用呢?好像不能检测出来吧!
4.对于同学的回答,教师及时的表扬、赞赏。体现出一种赏识教育的理念。我们要不吝自己的表扬,要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能力。
三、几种境界、怎样达到
师:先把书合上,凭自己的理解说出你认为的境界。然后逐个分析、解读。
(评价):1.魏老师让学生们合上书,说说你认为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败笔。首先,他的提问没有问题,很对。先让同学们树立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人生境界。然后带着自己的观点来与作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掌握。但是,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