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个字。
南京市2006年中考语文作文分析与导写
六合区马鞍中学冯述田
失分分析:
"其实很简单"就作文命题而言,看似简单,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可纵观学生作文,问题较多,出现了诸多失分因素,现简要分析:
(一)审题不清,概念混淆,提旨不准。
"其实很简单"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式,也是个感悟个性化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候可补充主语,其选择是宽泛的,自由的。但不要在题目上添加。
怎样写才能算作切合题意呢?
学生写生活中经受磨难,学习中遇到困难,情感上经历变化后,发现原来只要达到某个条件,或者说只要采取某些行动等,从而得到"其实很简单"这个主题。这样写就能切合题意,这里的"简单"也可以引伸为"平凡,简单"之意。
很多同学在写时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抓住“题眼”,导致偏离题意。
分析:学生在习作中,没有注意到这里另外一关键词"其实",(即:复杂(困难)和简单的关系)这就不能很好的抓住这里的关系了,在确定主旨时出现偏差。
具体表现如:
1、有的同学在文章的开头引入与题目有关的内容,篇末也点题了,可在文章主体部分却另开路径,写出了与中心完全不关的内容。
2、有的同学在选材中写了一些与主题毫无关系的事,如写"母爱友情"等,大写特写母爱的伟大,友情的珍贵,而文章却丝毫感受不到"其实"和"简单"。然后结尾草草收笔,如有些学生写道"这就是母爱,母爱就是这么简单"出现与主题大相径庭穿靴戴帽性作文。
3、更有甚者,在作文中随意挥洒,比如大谈网络游戏,电脑软件,古诗背诵,同学之间打架好与坏等等,结尾基本就写道:问我为什么懂这些,其实很简单,我曾经努力过或者思考过……其实这些学生的作文没有很好的审题,作文题目的概念混淆,提旨不准。
(二)很多同学转述第二手材料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上开头结尾似乎就是一篇文章了。这样的作文得分往往不会高。
如:先详细复述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然后用“这样的例子和我一次经历也十分类似。然后大篇幅的写了自己的一段与之类似的经历。
(三)文体误区
(1)在作文中,有些学生抓不住文体,随意下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明明在记叙一件事,可笔锋一转,却大篇幅的议论,出现前部分是记叙文,后半部分是议论文。
如;前文1-2段叙事,后面3、4、5段空发议论,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文体特征不鲜明。
(2)还有些同学从未写过议论文,不知道议论文的结构,铤而走险。
如:一个同学---不太懂议论文的体例,列举邓家先的事例,然后又举英国将军惠灵顿的故事,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