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15 7:21: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9920字。2008年青岛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08. 05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皈依(guī)       果脯 (fǔ)      狙击(jū)           戛然而止(jiā)
  B.悲恸 (tòng)     木讷 (nà)      熨帖(yù)           呱呱坠地(gū)
  C.摒弃(bìn)       庇护(bì)       奴婢 (bì)          纤尘不染(xiān)
  D.嬗变(shàn)      按捺(nà)       毗邻(bí)           初露头角(l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赈灾                合拢            对薄公堂         前倨后恭
  B.引申                气概            螳臂当车         食不果腹
  C.闲暇                姿式            一筹莫展          精神焕发
  D.寒暄                粗旷            先发治人         自行其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但善于表演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唱工上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曲尽其妙。
  B.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有魄力去革故鼎新,因此在实践中,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精华,又要走创新之路。
  C.宏观调控从多年前的一个陌生词,变成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常用词,不仅调控着经济的涨落冷热,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D.青岛房价普遍逼近每平方米6000元,不少商品房每平方米比一年前涨了1000元,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各国共有 380个城镇参与了“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活动目的不在于熄灯时刻实际减少的能源消耗,而在于增强公众的节能减排。
  B.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启动,奏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彩序曲,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C.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台湾民众对“台独”危害的认识上取得了共识。
  D.五月的青岛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明艳的樱花,素丽的丁香,翠绿的松柏,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泛的课外知识才是我们中学生求学增智过程中披荆斩棘、无坚不摧的“利器”。
  B.面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曾经有人问过我如何处理,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C.春节期间,居民集中采购,这本身增加了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客观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分析师认为今年2月份CPI会达到6.5%(消费者物价指数)。
  D.如何看待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呢?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家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和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俗称“谱书”、“宗谱”、“族谱”等,古文典籍中则称“谱牒”、“家牒”、“族牒”等。它既是传统社会中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表现形式,又是我国漫长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宗族民俗标志物之一。
  家谱的出现可溯源至夏、商、周时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也就是说,秦汉之前三代(夏、商、周)的“谱牒”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是信史中“谱牒”一词的最早记述。史书记述,周时施行宗法世袭制,这是一种以嫡、庶为宗,确立不同等级贵族子孙世袭封地、爵位的制度。而谱牒作为血缘关系的记载,便成为世袭制的主要依据。为此,周代设史官专司“掌谱牒,定世系,辨昭穆”之职。此时的“谱牒”只是帝王世家的专利。
  秦汉时期,修谱之风渐盛,谱牒应用的对象开始下延至官宦之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的核心是重视门阀、郡望,由此谱牒成为选官、婚姻的主要凭据。此时为标家世清高,私家谱牒开始出现。
  隋唐时,始开科取士,科举制度为士人提供了一条跻身上层社会的途径,由此撼动了前朝承传下来的官宦世袭制。这一态势从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