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30个字。
关于修改作文[1]
前文我说了修改作文很有必要的观点,那是因为不少学生作文简直就是荒草地,不是胡编瞎诌,就是抄袭套作,远不是个作文,实在达不到作文的教学目的。就那样的所谓作文就是写一千篇一万篇都是零。我看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写日记,一摞摞一叠叠往桌垒,学生们倒也写了,实际看看,其中能算是日记的才有几篇啊,日记多指对生活的阅读与感悟,是有灵魂的,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可是多数同学是照抄书本,还有的随意侃侃,更有甚者来个四季交替,去年的日记,1月1日,1月2日……依次换来年份抄来,只换一个阿拉伯字母,把2007中的“7”换成“8”,一字之差,一篇新的日记就隆重诞生了,还要堂堂皇皇地交到老师那里去,老师面对学生的日记,虽知是伪作,但怎么着也得画个大勾,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看着这样僵尸一样的文字也实在写不出什么话来),昏昏然,又发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年一月月就这样轮替着。
由于长期如此,不少学生对写作文业已麻木,有不少既不兴趣又不恐惧了。我读过的学生作文成千上万,套文很多,如一只小帆船,一次做饭等,不光七年级套,到了八年级还会套。教师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大门,克服这些问题,象这样的作品视而不见忽略过去不行,得想办法让学生提高,摆脱那种没有自由的抄袭生活,如此看来,修改作文很有必要的结论就在它的需求中诞生了。
修改作文的确是件让人四蹄抽筋的事,不象我们阅读小说看散文那舒服,那样惬意,学生的作文说真的,有一些读之是一种折磨和痛苦。教师认真些来个全批全改,眉批间批,句修句评,费九牛二虎之力,用这种方法换取一点生气,敲一敲学生们!震一震学生们!惊一惊学生们!但当你费几周时间,披阅完毕,发到学生手里,命运好的也就是一瞄或一瞥,然后往旁边一扔,便了了。第二次作文交来,前次存在的结构问题,照应问题,甚至错别问题……原来错哪一个还是错哪一个,一事不顶,老师的许多心血都付之东流了。心痛,心酸,心灰,心凉啊,但以后还得如此下去,如此批改尚且如此,那一般的浏览打个分写“优”“中”“差”什么的,更是连一般风都不及了。当然我说的一般情况,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就班几个学生,几个优秀者那可是用心了,不放过每一次能学习提高的机会。作文是老师每每要看的,从良心上说也是为着那些有心人而看的,但又不能不全面都看看,都是个学生嘛,虽然心里暗自对那些伪作作者不高兴,但真到了阅读时还是一身不落都关爱上了。这就是教师的教师脾气吧!
以上所写,到底是怪怨还是气愤?是对教师的批评还是对学生的无奈?是要呼唤文风还是对作文的否定?这种感觉确乎难能说清楚。以往埋怨学生的话多,说学生不观察,不用心,不阅读。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反思,觉得还得从源头去找症结。
关于修改作文[2]
为什么修改作文前面都有答案了,我又在追究修改作文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我认定修改作文就是修改学生的思维。这观点对不对,我想是对的,如果对的话,那么思维这东西能不能修改,谁来修改?修改什么?修改到什么程度?这就都是要探求的问题了。
要说清这一串问题,还得回过头来把理论搞清,即为什么说修改作文如同修改作者的思维。这得从马克思主义说起,在那儿有个认识论反映论,说得很有道理,说得是学生写的文字是他头脑里的东西,这种东西清楚也算,胡涂也罢,反正得来自头脑。而头脑中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是客观世界中摄取或说收录进去的,他这些东西是什么?是怎样存放的?有多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正常情况下,他写出来的就是他思想中的东西。这样一来,修改学生的作文如同修改他的思维一样了。以上结论来源于马列主义的唯物论,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论认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