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7/7 22:42:3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7、《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一方法的文章。(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江苏无锡人,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长篇小说《围城》大家都熟悉。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四、阅读、思考、回答
  1、文章从哪些方面展开了论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