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0字。
《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
南安一中叶申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本序言的独特写法。
2、理解文中“守旧老人”、“村民们”与“先驱者”这三类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德育目标学习文中对“宽容”的理解;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三类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
宽容甚至被人们认为是成熟的一种标志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人们的胸怀确实可以是最宽阔的,但纵观人类历史,人们在更多的时候却是不宽容的。
就拿中国来说春秋战国——商鞅
宋朝——王安石
50、60年代——彭德怀
房龙正是看到了人类思想史上诸多的“不宽容”,所以写下了《宽容》一书。
☆《宽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书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二、作者、作品简介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语言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