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40字。
《兵车行》课堂实录,主要鉴赏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
《兵车行》教学实录
师:咱们学过了《蜀道难》和《将进酒》以后,对李白的诗总体上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他用大量的夸张和想象,形成了浪漫主义风格。
师:与李白并驾齐驱的,还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同学们可能已经想到了——杜甫。他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以同学们的理解,现实主义风格是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描写现实,写实事……
师:对!写实事,但是怎么写?咱们今天就一起通过《兵车行》的学习来感受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师读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两件事:1、划出前后照应的句子来;2、作者在文中主要推出了几组镜头,有什么特点。
……
生:前后照应的句子有: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与“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相照应;“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相照应。
师:对,现在有个问题:第二组照应中,流血成海水,白骨无人收都说的是人已死了,在本诗中作者没说到活人吗?
生:有,前面的第一段。
师:第一段人在干嘛?
生:在送行,在哭泣!
师:为什么而哭?
生:为这些出征的人们在哭!
师:怎么哭?
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师:对了,“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算不算是与后面的相照应?
生:算!
师:嗯,很好!前面是家人牵、顿、拦、哭,为何送行像是生离死别呢?因为他们明白此地一为别,相见肯定遥遥无期!等待他们的注定是眼前这活生生的大活人会变成一堆白骨!并且无人收骨!这样悲惨的下场,怎么能不令人思之凄惨、悲痛欲绝呢?所以,就是由“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来奠定了本诗的基调——悲愤,全诗就是在这样的悲愤中控诉、呼告的!
生1:镜头有送别(第一段),田地荒芜(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青海头白骨累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生2、补充,行人从军(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县官索租(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师:不错,两位同学把所有的镜头都找出来了!现实主义,就是采用实录的方式,推出一组组的镜头,或是打出一张张的照片,让事实说话,用镜头感人!杜甫对这一点可以说用得得心应手!先看第一段:是个什么样的镜头?
生:送别的镜头。
师:从观照的角度。
生:远处。师:对,就像电影中的广镜头,俯瞰社会众生,杂之以音箱效果推出一组纷乱、杂沓、令人心酸的送别场景,能从中看出什么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