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20字。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肖欣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和领会课文内容的能力,理解文中阐述的观点。
2.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抓住脉络,把握论证思路。
3.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疑难的学习习惯。
4.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2.理解“在建筑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建筑”。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领会、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运用工具书,积累下列词语
散漫零乱层出不穷万变不离其宗悠然自得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左睇右盼荒谬绝伦欲扬先抑杂乱无章
2.通过阅读判断: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熠熠闪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它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夫妇等八位设计师;这庄严巍峨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设计组组长是梁思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二、作家作品
梁思成(1901-1972)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工作,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主任,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33~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和兼任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