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明的对话”同步专题导学
- 资源简介:
- 约44670字。苏教材必修三文明对话专题导读,既有知识的,又有训练,还有专题试题测试卷,系原创。高中新课程同步导学《语文必修五》绍兴蒋平
交稿最后时间:《必修三》2008年4月10日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蒋平)N
审视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庞朴
认识和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美]乔治•萨顿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
拿来与接纳 拿来主义 鲁迅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
写作 写作指导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写作实践
[专题综述]
文明的对话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已存在,并且历代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尤为突出。
不同国家、民族,它们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而形成了文明的多样性,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装点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文化既涵盖信仰、价值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生活方式、物质产品。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全球生态的重要性,犹如物种的多样性对于物种平衡那样不可或缺。华夏文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情感认同和身份纽带。它不仅有着自洁和自强的能力,还有兼容的气度和灵动的智慧。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拒绝抱残守缺,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以发展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明中可贵的人文精神,用以化解当今世界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共享,也突显出国家、民族和地区间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消弭隔阂和误会。
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开展文明对话,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
“审视传统”以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为例,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揭示出文明对话的作用。
“认识和沟通”以文化随笔《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和学术论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为选文。前者追根溯源,阐明了西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得益的观点,探讨了东方科学今天的作风,批评了错误的认识;后者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辨析了中国和西方文化观念和取向的差异,弄清了彼此的短长,指出对西方文明应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