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160字。
初中议论文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文体知识:能够阐述议论的意义,能指出议论文的概念和类型,说出论点、论证、论据、主要的议论方法和议论文结构;指出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的类型。
2.基本技能:能通过工具书自行给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成语。
3.高级技能:能找出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能归纳所读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或写出某种论证方法的运用及其论证效果;能找出有关词语或句子来谈谈议论文语言鲜明的特点。
第一课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主要区别
一、阅读以下两则文段,比较两者的异同
(一)《谈骨气》(节选)吴晗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这两段文章都写到了闻一多,但写作目的不同,第一段写闻一多是为了证明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 , 第二段写闻一多是为了表现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一中心
2.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第一段是 记叙和议论, 第二段是 记叙和描写。
3.在语言特点、材料运用上两文各有什么不同?
(一)段语言简明概括。运用闻一多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二)段语言形象生动,运用闻一多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表现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一高贵品质。
二、知识讲解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主要区别:
1.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叙述、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记叙文以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以理服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
3.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作者的思想见解;说明文必须客观地反映事物。
4.记叙文材料具体化、个性化;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说明文材料要突出事物特征。
三、课堂练习
根据上述讲解的议论文知识,从以下几方面辨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九上13课)、《观舞记》(七下19课)、《中国石拱桥》(八上11课)。
1. 这三篇课文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是什么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