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90字。
《卫风•氓》教案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③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诗歌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也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中国号称”诗的王国”,王国的始祖便是<<诗经>>。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今天我们来学《氓》。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检查对《氓》一课的复习情况。
投影显示习题:下列成语的中的黑体字与诗句中的黑体字加以解释:
⑴匪来贸丝——匪夷(平常)所思:通“非”,不是
⑵来即我谋——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靠近
⑶来即我谋——不谋而合:商量
⑷送子涉淇——跋山涉水:渡过
⑸乘彼垝垣——残垣断壁:墙
⑹泣涕涟涟——涕泗滂沱:眼泪
⑺载笑载言——载歌载舞:又…又…
⑻尔卜尔筮——未卜先知:占卜
⑼女也不爽——屡试不爽:差错
(10)士也罔极——置若罔闻:无,没有
小结:同学们,这道题告诉我们一个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我们掌握了文言句中某个词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学习成语,反过来说,我们懂得了成语中某个字的意义,又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句子。
3.学生齐读全诗,感知内容。
诵读指导:诵读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张志公先生说: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熟悉作品内容,把握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那么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后,订正读错的地方,特别是通假字的读音
四.概括诗歌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1.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诗以女子自叙的角度,讲述了她在婚前轻率答应男子求婚,婚后辛苦劳累却遭丈夫遗弃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诗可分为三个部分。(课件显示《氓》的故事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2.伴随着爱情的变迁故事情节的发展,女主角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随着"我"的心理变化,对人物的称呼也在变化,可引导学生探究,
开始是氓显示其身份。
热恋时是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好像是到了热恋之后、居家过日子阶段,称:尔(一般的第二人称代词)
到了最后,决绝时称"士"(古时男子的通称),类似于今天女子失恋后的激愤之词"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又牛运震曰:“称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尔’,亲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