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讲座之十六:词语生动
- 资源简介:
- 约52200字。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六词语生动
【能力解说】
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策略解读】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更是让人着迷的,那么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生动形象,富有磁性和魅力。
写文章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类词语,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最准确精当的词语一是靠积累巧借,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的。二是靠推敲锤炼。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①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以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大胖补满了。②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③……一个小学生奔上来,一手按住自己头上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④他(指工人似的粗人)于是仿佛自己就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上面几句都用了表示进出动作的动词,但是各人形体不同,心情不同所选用的动词就不同。“胖子”用“补”、“老妈子”用“挤”、“学生”用“钻”、“仿佛自己像犯了罪似的人用“退”和“溜”,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词不准确,那意味着与生动、有文采无缘。
【例文解析】
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啊,只因身在山中,才高八斗的苏轼亦不识庐山之真面目;庐山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身处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呢无怪乎我们各人对世上事物的感觉都不同了。
学者出一题目,众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高下难分……
面对“开发西部”,各方献计献策,规划蓝图,各显神通……
谈论辛弃疾诗词,或道用典精辟,或曰哲理深刻……
评价加入“世贸”,或道机遇难得,或曰挑战严峻……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年年岁岁;关山冷月,敦煌清梦,岁岁年年。古往今来,千百年间,关于世间万物的争执辩论从未间断:或曰此长,或曰彼短,难以定夺。其实,在这些争论中,本来就难以断定孰是孰非。因为,在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答案原本就不是惟一的呀。恰如朱熹所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正如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样,我们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