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 资源简介:
- 共21题,约10120字。华东师大二附中2007届高三语文测试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①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②伦理观很多前人概括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我认为中华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国君的关系?就是义。所谓义者,宜也,就是适当,就是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上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义,所以我们说的义务就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尽力的事务。朋友之间要讲义气,古人说的义气就是作为朋友尽了朋友之道的风气。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是站不住的,是要被淘汰的。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就是作为一种德性要留给社会,说的话要能对社会有用,还要做事情言行一致,要为社会立功。这是我们的伦理观。
③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自己要修养好,要学习,要深思。然后由己及人、及妻子(古代以男性为中心)、及孩子、及兄弟。如果自己的修养三尺高也让其他人都达到三尺高,这就是所谓的齐家。为什么用齐字?齐就是等,自己修养好了让全家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同了。其次,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治家的方法再扩大开去,要治国,国不是自己的,因此是去“治”。最后是平天下。平是什么意思?是均衡。不是要争夺天下,而是大家都平衡、平均,这样就和谐。
④儒家特别强调君子慎独,就是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没人教导的时候,自己提高自己。宋代理学大家概括了君子修身的方向,从那以后一千年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知的,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它的心,我们要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总结一切客观的包括社会的人事的规律。“为生民立命”,生民用的是诗经里面的词,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立命。老百姓立命之本在哪里?应该帮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追求,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为往圣继绝学”,这是讲传统。张载有感于古代原有一些精粹的儒家思想后来不大提了,所以他说要把往圣绝断的学说继承下来,让它传下去,主要指的是儒家的核心。最后,“为万世开太平”,不是为万世创太平,开太平是开个头,后人继续做。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⑤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中国的所谓天并不是神,更不是人格神。神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国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论语》上记载,有学生请示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连活着的道理都没弄明白,还研究什么死。谈到鬼神问题,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孔子绝口不谈,不进入他的视野。
⑥回过头分析一下我们文化的三个层次。底层是什么?就是刚才所说的伦理观、价值观、哲学观等等,其实就是“和合”,显然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超时空的。中层,在我们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里面都体现了底层。例如,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团圆,这就是和合。日常生活也有。中国菜好吃,全世界闻名,这是因为烹调任何一个菜都是酸甜苦辣咸俱备,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味调和。中国讲五音和合,五味调和,五方和合。我们根本的东西在于中层和表层时时体现。今天来不及讲佛教,原始佛教传到中国,经过千年的改造到唐代形成了禅宗,禅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合文化。
(选自许嘉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1.第②段“子曰:‘仁者爱人’”中的“子”是指__________,“仁者爱人”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2分)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
B.宋代理学大家的代表除了张载,还有苏轼、周敦颐、朱熹等。
C.《诗经》是儒家五经之一,另外四经是《尚书》、《乐记》、《周易》和《春秋》。
D.“五音和合”中的“五音”指五种古代音乐,即:宫、商、角、徵、羽。
3.作者在提出自己对中华伦理观的认识时,为什么要先介绍其他人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文意,谈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价值观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说理上有什么特色?请举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特点时,举了“过年走亲戚”和“中国菜”的例子。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请再举一例,并对其表现的“和合”特点作简要说明。(8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①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濛的烟雨之中,虽然胭脂色的波浪显得湿润,但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飞阁之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
②但我仍觉得,眼下这雨中的凭栏,乃是别一番感受。虽然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
③在滕王阁的楼下,正准备登临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言下之意,既为赝品,你何必登上这水泥浇铸的楼梯?
④是的,昔日的滕王阁早已倾圯,眼前的这一座,是1989年动工修建,历时三年而成。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
⑤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人住在里面,若饮酒,则窗牖的花影可以助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特别是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后,不但易燃,而且耐腐性也很差。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