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共138题。以试题的形式,介绍典故知识,生动有趣,富有答案。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
黄平科 搜集整理
1.“不惑之年”指的是(A.30岁 B.40岁 C.50岁 D.60岁)[B]
2.“期颐之年”是指 A.70岁 B.80岁 C.90岁 D.100岁[D]
3.人们常说“古稀之年”是指80岁吗?[不是]
4.古人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请问“仓雅”是指什么?[“仓”是《仓颉篇》,“雅”,指《尔雅》。]
5.“驸马”一词最初是 A.官职 B.皇帝女婿 [A]
6.“干部”称呼来源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D]
7.“革命”一词古时候的含义是 A.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B.造反 C.起义 [A]
8.“桂冠”是胜利者的象征,它出自 A.希腊神话 B.罗马神话 C.埃及神话 D.印度神话。[A]
9.“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A.汉语 B.梵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B]
10.“矛盾”最先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B]
11.“社稷”二字分别代表什么?[“社”是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必祭社稷,也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12.“要领”中的“要”和“领”最初指的是 A.裤腰和领口 B.腰和领 [B]
13.“执牛耳”最初是指 A.牵牛下田 B.市场售牛 C.结盟仪式 [C]
14.“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A.《诗经》 B.《礼记》 C.《史记》 D.《汉书》)。[A]
15.“中国人民”这个词最早出现是(A.秦始皇 B.司马迁 C.孙中山)提出的。[B]
16.“左衽”是暗指(A.少数民族 B.北方人 C.南方人 D.西方人)。[A]
17.古时候,人们称帝王为“陛下”,那“陛”字是指 A.帝王的祖宗 B.帝王敬供祖宗的牌位 C.帝王宫殿的台阶 [C]
18.柳树从何时被改称杨柳?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B]
19.为什么给人做媒叫“作伐”?[典故出自《诗经》,“伐柯何如?非斧不克。娶亲何如?非媒不得。”后来,人们就把媒叫“伐柯”“作伐”,把媒人叫“伐柯人”。]
20.我们通常所说的“局外人”的“局”本意是指 A.棋局 B.屋子 C.群体 [A]
21.阅读清代文献,我们常看到“兵”“勇”二字,“兵”“勇”是一回事吗?[不是。“兵”是清代国家常备武装力量;而“勇”是由于军事需要而临时招募的军队,以补八旗、绿营之不足,战事结束即解散。]
22.在我国奴隶社会,“百姓”最早是指 A.庶民 B.农夫 C.贵族 D.诸侯 [C]
23.某小姐说她要到皮草店去买皮草,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因为以前卖裘皮的,夏天无生意可做,便改卖草席,所以叫皮草店,皮草是裘皮和草席的统称。]
24.“暗中摸索”最初“摸索”的是 A.门径 B.事理 C.名人 [C]
25.“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 A.《左传》 B.《春秋》 C.《史记》 D.《战国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