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教师心中的恨与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9 8:49: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20个字。
  一个农村教师心中的恨与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铜梁县维新镇初级中学校李华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早已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城市,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为了“淘金”,多数农民工,常年出门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其子女或留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旧管护。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们心中的恨与痛。
  一.恨其不争。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如下一些恶习:
  1、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
  2、缺乏亲情关爱,陷入情感饥荒。
  3、迷恋网络游戏,沉湎青春早恋。
  4、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
  5、成绩普遍较差,性格孤僻乖张,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辍学现象严重。
  6、不守法纪,不务正业,拉帮结派,成立团伙,逞强称霸,犯罪倾向比例较大。
  这些现象的产生,分析其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父母大多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这使得那些留守学生在监护管理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盲区”。
  2、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的经济上通常都很大方慷慨,这使得部分留守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困境中。由于这些学生的实际监护人多为祖辈,平时缺乏与学校和老师的交流沟通;而父母又远在他乡,和学校也缺乏配合,因此根本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而家长对学生的衡量,也最终简化为学生的成绩单,从而不能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子女作出评价,更谈不上什么合理的指导。评价尺度和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了留守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
  4、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在新的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和需求。由于祖孙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相差悬殊,因此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出入很大,相互之间很容易产生意识摩擦和人格冲突,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情愿留宿校外,也不愿意回家或上学,逃避家长,躲避老师,并由此产生本不该有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误入歧途,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